兒童掌握語言是一個連續(xù)發(fā)展的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語言發(fā)育是孩子對母語的理解和產(chǎn)生的過程。
幼兒時期是語言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孩子口語表達能力開始發(fā)展的階段。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發(fā)展的特點是從單詞到短語,再到句子的階段性發(fā)展,而最終形成一定的交際能力。
1、從對話語逐漸過渡到獨自語;
兒童的語言最初是對話式的,只有在和成人共同交往中才能進行。
3歲以前,兒童基本上都是在成人的幫助下和成人一起進行活動的,言語交際也是如此。所以兒童的言語基本上都是采取對話的形式,而且他們的言語往往只是回答成人提出的問題,或向成人提出一些問題和要求。到了幼兒期,由于獨立性的發(fā)展,兒童常常離開成人進行各種活動,從而獲得一些自己的經(jīng)驗、體會、印象等。因此,有必要向成人表達自己的各種體驗和印象,這樣,獨白言語也就逐漸發(fā)展起來了。
當然,幼兒的獨白言語剛剛開始形成,發(fā)展水平還很低,尤其在幼兒初期。在良好的教育下,五六歲的幼兒就能比較清楚的、系統(tǒng)地講述所看到或聽到的事情和故事了,有的幼兒甚至能夠講得有聲有色、活靈活現(xiàn)。
2、從情境性言語過渡到連貫性言語;
情境性言語只有在結(jié)合具體情境時,才能使聽者理解說話人所要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而且往往還需要說話人運用一定的表情和手勢作為自己言語活動的輔助手段。3歲前的兒童言語基本上都是情境性言語。
雖然能夠獨自向別人講述一些事情,但句子很不完整,常常沒頭沒尾,讓聽的人感到莫名其妙。
例如一個3歲的孩子向別人講自己昨天晚上做的事時說:“看到解放軍了,在電影上,打戰(zhàn),太勇敢了。媽媽帶我去的,還有爸爸。”講的時候好像別人已經(jīng)了解他要講的內(nèi)容似的,一邊講,一邊作出一些手勢和表情。
這種讓別人邊聽、邊看、邊猜想當時情境才能懂的言語,就是情境性言語。
一般來說,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情境性言語的比例逐漸下降,連貫性言語的比例逐漸上升。整個幼兒期都處于從情境性言語向連貫性言語過渡的時期。六七歲的兒童才能比較連貫地進行敘述,但其發(fā)展水平也不是很高。
3、講述邏輯性逐漸提高
幼小兒童的講述常常是現(xiàn)象的堆積和羅列,主題不清楚,不突出。隨著兒童的成長,其口表達的邏輯性有所提高。
兒童講述的邏輯性反映了思維的邏輯性。研究表明,對幼兒來說,單純積累詞匯是不夠的,幼兒講述的邏輯性的發(fā)展,需要專門培養(yǎng)。
4、逐漸掌握言語表達技巧
幼兒不僅可以學會完整、連貫、清晰而有邏輯地表述,而且能夠根據(jù)需要恰當?shù)剡\用聲音的高低、強弱、大小、快慢和停頓等語氣和聲調(diào)的變化,使之更生動,更有感染力。當然,這需要專門的教育。